正在阅读:关爱心理,共育成长——青西新区高职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高职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关爱心理,共育成长——青西新区高职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转载 徐玉梅2020/05/26 17:07:3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88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我国疫情局势不断向好,各地中小学开始逐步复课。居家生活学习几个月的学生,正逐步回归校园。我校学生从5月份分批错峰返校复课,习惯在家生活的孩子,重新进入校园集体生活后,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作息不规律、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低效等。学校在学生返校后第一时间采取了疏导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继续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动力、健康成长。




01

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有的时候父母自己情绪没管理好,是因为他对自己不满意,包括对自己现状的恐慌。诸如对事业的发展、或者对自己伴侣、对他人的性格、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家庭的环境等都不满意。当父母在单位、或家里得不到重视和肯定,对自身的发展不满意时,他们往往就会把愤怒、怨恨、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和孩子互为镜子。父母好,孩子好。如果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好,孩子也会缺乏情绪管理经验。所以说我们要把自己发展好,包括工作、事业、人际交往等等。当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我们也就不会有时间对孩子发脾气了。

我们做父母,除了做好情绪管理,还要学会协调。当一方对孩子有脾气、有情绪的时候,另一方一定要做个缓冲。比如说:”我们一起下楼去超市转转,到公园去走走”,这样的话,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得多。要管教孩子,不仅要支持孩子,还要转变和调整我们的态度,这是至关重要的。


02

学会倾听

当孩子兴冲冲地告诉爸爸妈妈,“今天语文老师表扬我作业写得好。有的妈妈很忙,就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没看妈妈在忙吗?我还要给你做饭,还要工作,我们要挣钱,供你读书......”。这时孩子在老师里得到的肯定,就被阻止了,这样沟通交流就出现了障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表达出来。不少父母做得很好,把手头看似重要的事情停下来,坐下来认真听:“孩子,你慢慢说,妈妈爸爸慢慢听”。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亲子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高效优质。


03

和孩子平等交流

我们和孩子交流时,不要高高在上,特别是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交流。尽量放下工作,确认和理解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这是至关重要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要用成人的角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尊重孩子,让孩子理性思考,拥有自我责任感。俗话说得好:多年父子成兄弟,也是表达我们的平等和换位思考,以及亲子之间朋友式的关系,这些都是实现心与心交流的必要保证。


04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近期大家一直持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从时事中获取信息资料,并加以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独立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成长。家长可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孩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孩子探索生物学及科学的好奇心;也可陪伴孩子看一些此次疫情中的“英雄事迹”,比如钟南山院士的逆行、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等。让孩子感受到“责任”二字的重量,同时也应告诉孩子,方法永远比困难多,任何时候都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05

指导孩子面对挫折

四个月的居家生活,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不少学生知难而退,如果孩子自身是个急脾气,遇到困难,反应就会更大。面对这个问题,家长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对孩子的各种尝试甚至是错误,持宽容耐心的态度。在对问题进行归因时,要指导孩子把行为归因于勤奋、努力等这些可掌控的因素,这样,孩子后续遇到困难时,才会认为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06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育人是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要与学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强有力的支撑,
希望经过这段特殊的经历,
家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勇敢战胜成长中的困难,
不负韶华,成就梦想!

供稿: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编辑:信息科;审核:教科室



备注:以上为学校申报计划,最终以市教育局公布为准!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