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汉童唐岛湾自然学堂,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主张走向户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教室以外的世界。通过组织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营会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在学习以外的领域感受成功、收获自信、塑造品格。
1. 邂逅蚕宝
春天里的第一场约会
同学们,你有喂养过桑蚕吗?知道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吗?今天让我来告诉你:你只要每天给它们喂桑叶,清理粪便就可以了。如果是幼小的蚕宝宝,那就将桑叶剪碎,如果它已经长大,那就一片一片的喂。
经过几次蜕皮以后,蚕宝宝长得又白又胖,而且油光亮亮,再过几天就会吐丝结茧了,它会昂着头一圈一圈地吐丝把自己绕起来,最后变成一个温暖的小房子。在小房子里蚕会变成了蛹,然后再变成蛾破茧而出,出来以后产下卵,蚕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蚕的一生
蚕宝宝,等待你的到来!
采桑喂蚕
探究桑蚕文化,了解蚕的一生,领悟“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培养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养殖办法,体验喂蚕的乐趣,每人领养10条幼蚕。
2. 抽丝剥茧
桑蚕文化体验
中国桑蚕文化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田夫蚕妾”的说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蚕丝业就已经初具规模。
桑蚕文化是汉文化中的原创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发展成熟。沧海桑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丝绸之路把中国特有的桑蚕文化推向全球,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抽丝剥茧
手工缫丝,传统织布体验
抽丝剥茧
探究桑蚕文化,体验手工缫丝和传统织布,了解古时的“丝绸之路”和当今的“一带一路”,做一个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兼具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少年。
3. 蚕茧作画
指尖上的艺术风情
蚕茧除了缫丝做丝绸外,还可以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蚕茧画,将古老东方的桑蚕文化注入新的艺术气息,这是对桑蚕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蚕茧画由蚕桑文化延伸而来,同时也是蚕桑文化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蚕茧作画,是用蚕茧作为创作载体,在茧面上通过传统手工技艺绘制,辅之其它纯天然材料,经过烘染、固化、绘制等艺术组合处理而成,这样一件独具文化韵味的作品就完成了。这一过程不仅是美的创造,更是极有乐趣的。
蚕茧文创
蚕茧手绘,制作工艺品
蚕茧文创
蚕茧作画,让小小的蚕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普普通通的蚕茧,让孩子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创造,期间完成的作品可带走。
日程安排
09:00-09:20
开始仪式:检查/纪律/安排/团呼
20分钟
09:20-09:30
暖场活动:音乐律动《石头剪刀布》
10分钟
09:30-10:30
主题课程:采桑喂蚕、抽丝剥茧等
60分钟
10:30-10:40
茶歇、水果加餐
10分钟
10:40-11:20
主题课程:蚕茧手绘、发放蚕宝宝
60分钟
11:20-11:30
结束仪式、拍照、发放证书、返程
10分钟
■营期安排
4月13日14日(周六日)上午/下午,唐岛湾自然学堂
■报名对象
3-12岁身心健康、热爱户外的孩子和家长。
■课程费用
原价360元(半天),优惠价孩子160元/人(含场地、师资和物料费)不含交通费,成人陪同免费。
■报名方式
感兴趣的家长识别下方二维码,加活动群,更多详情咨询客服人员。
课程由张修兵老师及其导师团队落地执行。张修兵老师,一个六一儿童节出生的“孩子王”,10万孩子心目中的“大兵”老师,营在中国总教官、贝斯特少年营创始人,国内畅销书《NLP亲子智慧》和《营在中国》的作者,西海岸新区第四批拔尖人才。
精彩回顾
春暖花开,奔赴山海,《桑蚕文化》是每年春季最火的研学课程之一,适合幼儿园春季研学,亲子踏青等。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汉童自然营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海岸新区文旅消费云平台
·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