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把西海岸的历史说给你听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西海岸文博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我把西海岸的历史说给你听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19/06/17 16:47: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西海岸文博 作者:西海岸文博 244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四万年前,西海岸新区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生存,原始先民们在此劳动、繁衍生息。大珠山遗址是目前青岛地区已知的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海洋文明曙光

商周古邑 海洋津渡

shangzhouguyi haiyangjindu

禹分九州,西海岸新区地处青州,商代属于古莱国势力范围南境,受商文化以及古莱国、古莒国、古诸国等上古方国文化影响。位于琅琊镇的东皂户商文化遗址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胶东地区为数不多受商文化影响的遗址。周武王伐纣灭商,周公旦二次东征,使得一部分商遗民渡海迁徙。西周初年,西海岸新区属于莒国势力范围。春秋时期,琅琊地处齐、莱、莒、吴、越等国势力交叉地带,归属不定,受多方文化影响。


东皂户遗址


位于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东皂户村东,为临河台地,中部隆起,属商代聚落址。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10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石铲、石斧、石凿和灰陶罐、铜镞、铜削等商代文物。商代聚落址在西海岸新区仅此一处,在青岛地区也不多见,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大庄遗址


位于西海岸新区泊里镇董大庄村南,为河旁台地,属周代文化遗址。东西长120余米,南北长200余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断崖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表采集以灰陶、黑陶、褐陶陶片,器形有周代特征的罐、碗、豆、鬲等。1999年公布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崖遗址


位于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湖崖村西100米处,为临海台地,面积约6万余平方。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和周代文化特征的陶片,以周代为主。


东古镇营遗址


位于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办事处东古镇营村北部,属河旁台地。南北最长处170米,东西最宽处110米,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地表文物不太丰富,采集有周代褐色陶片和汉代青灰陶片,为周代和汉代聚落址,属延续叠压关系,以周代为主。


西古镇营遗址


位于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办事处西古镇营村东部,遗址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北侧宽约65米,南侧宽约90米,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南部隆起,四周是断崖,断崖上文化堆积特别丰富,地表采集有周代的褐色和灰色陶片以及汉代布纹陶片等,根据文物特征分析为周代聚落址。


齐长城遗迹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防御邻国入侵在境内修筑的城墙。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明长城一起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西海岸新区段从诸城市桃园乡史家夼村入境,横贯而东,经过六汪、铁山、王台、临港、隐珠、灵山卫、辛安等镇(街道、园区),最后至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长约60余公里。2012年,齐长城西海岸新区段修缮保护工作启动。

西海岸新区山周段齐长城遗址
西海岸新区境内齐长城走向图


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齐长城脚下曾征集到一件青铜器。据原持有人讲,清光绪年间,其祖上在六汪镇山周村北的长城脚下种地时发现了这件器物。青铜器现藏于西海岸新区博物馆,通高10.7厘米,口径20.7厘米,器身作半球状,口沿外侈,颈内束而成弧肩,两侧对应各有一耳环,通体饰乳钉纹,圜底有三足,器内壁铸有铭文三行十五字,曰:“荆公孙铸其善敦;老寿用之;大宝无期”根据铭文,该敦被定名为“荆公孙敦”,1996年,该敦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左:荆公孙敦 右:荆公孙敦铭文拓片

经专家考证,先秦时齐国未见人名为荆公者,仅知荆为齐东境上邑,有可能公孙以邑称氏,荆是邑名,公孙则其人名。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潍水》载:“潍水又北迳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埠,东北流迳平昌县故城东。”古人往往有以水名地的习惯平昌城在诸城以北今昌城一带,荆水即在此,今仍有地名曰荆沟者,盖源于此。另外。联系到古文字中荆、京、景相通的情况,此器作于春秋晚期又恰与齐景公生活的年代相近,“荆公孙”例可解为“景公孙”,那么这件铜敦还可理解为荆公之孙所作器,这一说法同样可作为史籍记载所证实。例《晏子春秋》记载,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琊。”《说苑》也记载了景公“游于海上乐之,六月不归”的情况,而铜敦在琅琊周近出土,正为史籍记载的景公出游活动做了注脚,事实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清咸丰七年(1857年),在今灵山卫古城(今灵山卫街道办事处)旁出土了三件青铜器,根据其铭文的不同,这三件青铜器分别被定名为左关钅和(图一)、陈纯釜(图二)和子禾子釜(图三)。经专家考证,这是战国时的三件标准量器。量器的出土不仅证明灵山卫地区在战国时期当是齐长城之安陵邑左关所在,是军事关隘,还证明当时本地区又是商贸重地。由于左关与琅琊邑相距不远,所以左关很有可能与海上贸易密切相关。

图一:左关钅和;图二:陈纯釜;图三:陈纯釜

春秋末年,齐大夫鲍氏谋杀了齐悼公,改立其子壬为君,号齐简公。吴王夫差为称霸北方,以讨伐为名,率师北上,往齐国的南鄙(今西海岸新区琅琊一带),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 第一次海战。《左传·哀公十年》:“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齐人弑悼公, 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史记·吴 太伯世家》“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 王乃引兵归”。《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子弑悼公,赴于吴。吴王夫差哭于军门外三日,将从海上讨齐。齐人败之,吴师乃去。”吴国水军自江浙一带浩荡北上,至于琅琊,足见当时南北近海航行已经形成。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