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追忆旧时光 | 一针一线演奏出年华的赞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追忆旧时光 | 一针一线演奏出年华的赞歌

转载 徐玉梅2019/07/05 17:40:1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西海岸文博 作者:西海岸文博 6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穿在脚上的千层底儿,

是《中国娃》里踏实温暖的母爱,

殊不知纳千层底的复杂工序

更透着劳动人民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

人们穿的大多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

做鞋最辛苦的当属纳鞋底,

鞋底采用天然棉布,层层叠加。

纳鞋底的细绳用苎麻搓成,

每平方寸鞋底纳80多针,

一只鞋底大概需要2000针以上。

鞋底用的材料又厚又硬,

再好的针,再大的力气,

也无法让针顺利穿透。

这时候,

锥子就派上了用场。



锥子的构造很简单,

一个长6厘米左右丫腰葫芦形的把,

安装着一根长5厘米左右带着锋利尖头的铁钉。

缝制皮革之类较厚较硬的材料时,

先用锥子在上面穿刺小孔,

再让针线穿过就容易多了。



锥子是做布鞋用的主要工具,

一双鞋底至少要用两天才能纳完。

母亲先在鞋底边缘一针挨一针地纳一圈,

每纳一针,

都先用锥子扎眼,

然后大针从锥子眼儿带线穿过去。

母亲在纳鞋底的过程中,

为了使锥子滑溜,

还经常拿锥子在头发上划几下。

鞋底纳完了,

母亲的手上就磨出血印子,

手掌上就起满了大水泡。



岁月如梭,

锥子在母亲的手中变滑、变秃,

感受着母亲的手由细腻变得粗糙,

以至布满老茧。

多少个寒来暑往,

多少个春秋冬夏,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镌刻着母亲的酸甜苦辣。



锥子在我的学习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每当作业本不够用的时候,

母亲就会去小卖部买一摞白纸,

裁剪成作业本大小,

用锥子扎孔订起来使用。

演算题、练字……

一笔一划都包含着锥子的功劳,

给我的学习生涯增添了光彩。



一把锥子,

一段往事。

穿千层底布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母亲不必再为了纳鞋底辛苦操劳,

锥子也逐渐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

偶然有一天,

拉开抽屉,

发现它安静地坐在角落,

如同一朵记忆之花,

绽放在心田。

于是,

回忆如涟漪般荡开,

久久不散。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