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
“糖尿病”仅仅是血糖升高?
只要不吃糖就ok了?
血糖高一点也不要紧,
自己没什么不舒服的,
不用去理它?
不要等到出问题了,再来查体
饮食不控制,血糖飙到22.0mmol/l
赵阿姨入院血糖就已经达到空腹22.0mmol/l的数值。住院期间,赵阿姨还是不听医生护士的话,常常会在半夜起床偷吃水果,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医院也尝试很多方法劝说赵阿姨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赵阿姨总是不服气的说:“我觉得吧~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不要紧的,我身体很好的”。
不听医生劝告,眼睛最终看不见
啊?!糖尿病还会让人失明?
是的!
这是由于糖尿病对微血管破坏,引起了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一个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有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减退。
其实,糖尿病的并发症不仅这一个
屏住呼吸,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脑血管类并发症
常见症状:眩晕、站立不稳、视物 模糊、恶心呕吐、听力下降、交叉性瘫痪等。
糖尿病肾病
肾脏是机体的过滤器,身体内的各种毒素经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有益物质保留于血液中。
当糖尿病肾病发生后,因血糖升高等因素,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甚至可使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常见症状:疲倦、乏力、脸色发白、泡沫尿、尿量减少 、浮肿等。
糖尿病足
让人瑟瑟发抖的是,因为糖尿病,全球每20秒就会被锯掉一只脚。
事实上,糖尿病导致的“烂脚”,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所以,“深度”的糖尿病患者,剪指甲不小心剪破一点皮,穿鞋的时候不小心磨破了,走路的时候足底出现了硬茧......都有可能引起“烂脚”。
神经性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
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1、下肢麻木:呈进行性发展,先是足趾麻木,后足部麻木,最后导致双下肢麻木;
2、蚁行感:像小蚂蚁在上面爬一样;
3、乏力: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有踩棉花感;
4、痛性神经病变:严重疼痛,全身各部位均可出现;
5、颅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者突然一侧眼皮不能抬起。
让人痛心的是——
这是不少不重视糖尿病的患者,都会经历的路。
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生活方式上
事实表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发病是有效的。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
90%的糖尿病人都有吃得多、爱吃甜、偏咸、生活作息不规律、不运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生活习惯往往是相似的,因此当其中一个人得上糖尿病,其他家庭成员也要警惕!
饮食上
运动上
迈开腿!
全家制定运动计划,家人们相互督促、鼓励。持之以恒:每周五次以上,每次30分钟。
量力而行:避免竞争性运动,适宜运动心率=(170一年龄)。
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登山是缺氧运动)。
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是:快步走路,漫步跑,爬楼梯,体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
及时就医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应积极到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保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
不能觉得
糖尿病没有症状就是没事。
“高血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静悄悄的损伤着
身体的每条血管、每个器官。
正确认识糖尿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控制血糖
定期复诊复查
重视糖尿病并发症...
多管齐下并坚持
才能管好糖尿病
与之和平相处,
拥有健康美丽的生活。
供稿:健共体区第二中医医院
编辑:段 勇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双珠路168号
电话:0532--86169110
投稿邮箱:qxxqwjjxx@qd.shandong.cn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