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失明、透析?糖尿病怎么那么厉害?区第二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常见误区,千万别中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卫健局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失明、透析?糖尿病怎么那么厉害?区第二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常见误区,千万别中招!

转载 王筠2019/12/16 09:08: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官微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官微 5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注公众号,弘扬正能量


“糖尿病”仅仅是血糖升高?

只要不吃糖就ok了?

血糖高一点也不要紧

自己没什么不舒服的,

不用去理它?



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而家住城区的赵阿姨也是这么想的


让赵阿姨没想到的是——
三年后
不幸的是
糖尿病竟让她双目失明




不要等到出问题了,再来查体


三年前,50岁的赵阿姨检查出糖尿病,那时, 阿姨一双弯弯的眼睛总是充满笑意,让人印象颇深。可就是这样一位爱笑的阿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太重视,不注意复查,直至近期身体出现浑身无力,面色无光暗沉,才被家人强行拉到医院就诊。



饮食不控制,血糖飙到22.0mmol/l


赵阿姨入院血糖就已经达到空腹22.0mmol/l的数值。住院期间,赵阿姨还是不听医生护士的话,常常会在半夜起床偷吃水果,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医院也尝试很多方法劝说赵阿姨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赵阿姨总是不服气的说:“我觉得吧~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不要紧的,我身体很好的”。



不听医生劝告,眼睛最终看不见


一晃三年过去了。


就在前几天,一个步履瞒珊的身影出现在护士站的门口,晦暗的脸色,消瘦的脸庞……


这是赵阿姨!


看到她现在样子,真让让人吃惊,跟三年前那位爱笑的阿姨相比,判若两人。


”阿姨,您还记得我的?
“姑娘,听着声音很熟悉,你是?......我眼睛看不见了,你姓什么来着?


后来,与她的家人了解后得知,三年里,赵阿姨始终不听家人、医生的劝告,对高血糖满不在乎,渐渐的出现了眼睛迷糊,看不清,甚至引起肾衰,开始做透析了,而老伴为了更好的照顾她,也提前退休。


啊?!糖尿病还会让人失明?



是的!

这是由于糖尿病对微血管破坏,引起了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一个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有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减退。




其实,糖尿病的并发症不仅这一个


屏住呼吸,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脑血管类并发症

糖尿病足

糖尿病肾病

视神经病变


心脑血管类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比正常人要高出好几倍,若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对组织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常见症状眩晕、站立不稳、视物 模糊、恶心呕吐、听力下降、交叉性瘫痪等。



糖尿病肾病


肾脏是机体的过滤器,身体内的各种毒素经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有益物质保留于血液中。


当糖尿病肾病发生后,因血糖升高等因素,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甚至可使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常见症状疲倦、乏力、脸色发白、泡沫尿、尿量减少  、浮肿等。



糖尿病足


让人瑟瑟发抖的是,因为糖尿病,全球每20秒就会被锯掉一只脚。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事实上,糖尿病导致的“烂脚”,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所以,“深度”的糖尿病患者,剪指甲不小心剪破一点皮,穿鞋的时候不小心磨破了,走路的时候足底出现了硬茧......都有可能引起“烂脚”。



神经性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


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常见症状:

1、下肢麻木:呈进行性发展,先是足趾麻木,后足部麻木,最后导致双下肢麻木;

2、蚁行感:像小蚂蚁在上面爬一样;

3、乏力:走路时,深一脚浅一脚,有踩棉花感;

4、痛性神经病变:严重疼痛,全身各部位均可出现;

5、颅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者突然一侧眼皮不能抬起。



糖尿病的危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会出现全身问题,失明、截肢,中风、心脏病、肾衰竭......


让人痛心的是——


这是不少不重视糖尿病的患者,都会经历的路。


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说了这么多,
那糖尿病要怎么控制
才能跟它和平相处呢?



生活方式上


事实表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发病是有效的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


90%的糖尿病人都有吃得多、爱吃甜、偏咸、生活作息不规律、不运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生活习惯往往是相似的,因此当其中一个人得上糖尿病,其他家庭成员也要警惕!




饮食上


管住嘴!


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
避免油煎、炸、油酥等烹饪方式,最好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炖等方式;
避免高脂、高糖饮食;
多食蔬菜,适当吃水果;
避免过甜、过咸、过辣,每日盐摄入6g以下;
饮食要荤素搭配得当;
限制洋快餐及饮料这样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食品;
控制饮食总热量。




运动上


迈开腿!


全家制定运动计划,家人们相互督促、鼓励。持之以恒:每周五次以上,每次30分钟。

量力而行:避免竞争性运动,适宜运动心率=(170一年龄)。

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登山是缺氧运动)。

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是:快步走路,漫步跑,爬楼梯,体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




及时就医


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应积极到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保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



不能觉得

糖尿病没有症状就是没事。

“高血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静悄悄的损伤着

身体的每条血管、每个器官。


正确认识糖尿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控制血糖

定期复诊复查

重视糖尿病并发症...


多管齐下并坚持

才能管好糖尿病

与之和平相处,

拥有健康美丽的生活。


供稿:健共体区第二中医医院


编辑段  勇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双珠路168号

电话:0532--86169110

投稿邮箱:qxxqwjjxx@qd.shandong.cn

★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