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社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都有哪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社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都有哪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转载
徐玉梅于 2020/04/14 17:04: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西海岸文博
作者:西海岸文博
85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
社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都有哪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系列问答】
显示


社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都有哪些?如何解决服务人员进小区难的问题?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要求社区工作者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抓好社区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社区防控工作常态化是当前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广大社区工作者必须守严守牢社区防线。常态化防控关键有四条:一是坚持不懈打好持久战。二是差别化对待处理。三是精准防控,普及健康码应用,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入境人员、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四是社会联动,希望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即将联合印发社区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区分低中高风险地区和未出现病例、发现病例或者暴发疫情、传播病例三类社区,精准精细提出做好社区防控、社区服务、居民参与的具体策略,并分别明确了信息化应用的具体任务,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社区防控机制。为了打好这场持久战,各地必须时刻保持社区工作者的旺盛战斗力,关键在于落实好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政策。3月3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截止到目前,已有28个省份出台了专门政策或者方案,各地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关于快递、维修、家政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入门难”的问题,各地要落实中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要求,现在仍然维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地区,要统筹复工复产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及时逐步调整社区防控策略。其他地区特别是低风险地区或者未发生病例的社区,要重点核验相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码,在做好出入登记和体温监测工作后,允许相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社区。对于故意伪造健康码、躲避检查的人员,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发现依法从重惩处。2月初,根据武汉社区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控组安排社区防控小分队赴武汉指导社区防控工作。20几位专家分成了13个小组,深入武汉13个市辖区开展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现在小分队已经走遍了武汉13个市辖区几乎所有的街道和社区,梳理了近千条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武汉各级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
第一,“看”,就是按照领导的要求,要到社区、小区防控的一线进行摸排,看疫情防控措施是否真正的落实到位。第二,“听”。就是及时听取社区工作一线的同志们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地有哪些问题和困难,以及有关的建议。第三,“报”。小分队对发现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及时向领导报告,为决策提供信息的支撑。第四,“帮”。小分队不是单方面的仅仅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武汉不同社区民情提出了“一区一策”的建议,对当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给予了及时指导,得到武汉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拥护和肯定。通过两个月以来的工作,武汉的主要工作措施有这么几点。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依托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落实区级领导包街道、街道领导包社区、街道干部包网格、党员骨干包困难家庭等四个“包保”,推动防控力量下沉社区,解决社区防控人力不足等问题。另外,对在武汉当地发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积极的推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个“包保”,最初就是由武汉市黄陂区推出来的。同时,在武汉推动无疫情社区创建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在一些重大的举措方面,小分队的相关专家也给予了及时的建议。2月9日,武汉江岸区率先开始了小区的封闭式管理,这个建议就是驻江岸区的社区小分队专家提出来的,得到了江岸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武汉市在2月11日也明确提出对武汉市所有的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所以,应该说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小分队作出了很多努力,同时也为武汉市在社区防控方面加强相关的措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下一步,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武汉市解除了部分管控措施,对社区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坚持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二是要统筹落实好社区常态化的防控力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参与群防群控的积极性,筑牢群防群控的防线。三是要继续强化小区封闭管理,落实出入口管理责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工作最终要落实在“四早”上,就是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取得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如何统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服务?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各行业运行秩序也正在加快恢复,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服务,目前正按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策略,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手段,细化工作措施,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等工作,切实把卫生健康服务的网底兜实、兜牢,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及时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的重点人群进行医疗卫生服务,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第一,预约服务,老百姓比较喜欢,也比较满意和习惯,主要是对慢性病和老人提供全面的预约就诊服务,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是家庭医生看完病以后,诊后预约。二是通过家庭医生公示电话和老年健康热线服务电话进行电话预约。三是通过朝阳健康APP网上手机预约,还有通过微信和短信进行预约。预约的目的主要是分流病人,一对一的服务,减少聚集,减少排队,减少逗留时间,最终防止交叉感染。第二,有老年热线服务电话,专门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主要是寻医问药,还有健康指导和慢病的管理。在疫情期间,中心主要为老人提供一些健康知识的普及。老人们常常问,我们在家里需不需防护?可不可以上外面遛弯?到医院是不是需要特殊防护?中心都进行一一解答,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于儿童疫苗接种也实行了预约的形式,分时分段的进行预约接种,注射疫苗,一个是注射要安全,同时要防止交叉感染。对于老年人慢性病重点人群也进行了持续的健康管理,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手段,追访病人,主要是解决诊疗问题和医疗需求。对于治愈出院或者即将出院的康复患者,社区是他们的家,他们必将回归社区正常工作生活,这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不能对患者和康复患者另眼相待,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出院患者的服务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复诊复检工作方案(试行)》,及时准确掌握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配合定点医院建立随访登记制度,做好隔离观察、定期探访、心理干预和健康监测等工作,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关爱服务,督促出院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做好室内通风和日常清洁,避免外出活动。二是让出院患者更好回归社区,继续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一些群众对康复患者有担心甚至排斥心理,根据专家意见,这个担心没必要,社区要充分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工作,引导社区居民消除恐惧心理。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征得出院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引导出院患者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分享抗疫经验,促进包容理解。号召社区居民强化同情心、同理心,消除对出院患者的歧视,构建和谐、理性、相互尊重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四是切实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呈阳性,或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处置,既配合相关医疗机构尽快将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要及时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向社区居民发布信息,加强对出入居民的健康状况监测,团结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日夜兼程,共克时艰。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截止到今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转运至集中隔离点18人,咽拭子采样41人,居家发热病人转诊4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贴街乡组织,共同管理境外返京的居家观察人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开展体温监测和相关症状的监测,同时有转诊和社区诊疗,能够做咽拭子采样,还有集中隔离点的卫生指导和信息上报工作。对于境外返京和外地返京人员,居家和集中观察的医学观察期间,中心分不同的症状进行管理,如果出现症状,第一时间报告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进行研判,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则派120专车送到定点医院进行排查。如果出现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就在社区进行诊治。如果出现急危重病人,就要转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同时要派专车、专人陪护。还要按照要求,对居家和隔离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确保隔离期间隔离的人员闭环管理,同时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在复工复产上,配合疾控中心对“楼堂馆寓”、“六小门店”进行培训指导和监督,还对诊断明确新冠患者治愈后回社区进行随访服务。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如何落实补助帮扶政策为特殊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后顾之忧?
与其他社区居民相比,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居家生活面临更多的困难,是最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之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门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已经作出部署,对发挥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根据物资保障安排,组织社区服务机构、志愿者一起,主动上门服务、开展物资配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细微的生活难题,有效保障了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的日常生活。
新形势新任务下,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社区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工作,一是恢复秩序。要推动各地精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逐步恢复社区正常生活秩序。特别是一些低风险地区要有序逐步开放必须的生活服务设施,为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为复工复产创造条件。二是就地就业。在就需要的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发疫情防控非全日制临时社区工作岗位,既帮助经济困难的社区居民临时就业,又增加社区防控和服务工作力量。三是购买服务。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指引,在社区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支持社工、义工、志愿者开展情绪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四是工作创新。在总结前段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制度设计,推动城乡社区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为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包括家政服务。生活在社区共同体内,需要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特殊关爱,呼吁广大社区居民发扬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一同行动起来,共克时艰,与社区工作者一道共同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服务。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健康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