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战疫情 保心“晴”——青西新区高职校疫情期间学生心理辅导成效显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高职校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战疫情 保心“晴”——青西新区高职校疫情期间学生心理辅导成效显著

转载 徐玉梅2020/04/14 17:09: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126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我校积极做好疫情的心理防控工作,对疫情带给学生的心理冲击高度重视。学校明确心理工作目标,完善组织机构,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到了早预防、早疏导、早干预,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为学生的心灵保驾护航。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我们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教育部《关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将防控疫情作为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来抓,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校园安全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二、明确工作目标,完善组织机构
本次疫情危机干预工作的目标是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带给广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影响。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张继军
副组长:徐国廷、丁辉
成员:全体中层领导、正副科长和心理健康老师。
工作方式:网络咨询,QQ463738680
三、工作措施到位,干预成效显著
疫情期间,心理中心先后在学校公众号上编发了《做好疫情防控 保持心理健康——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知识》、《应对新冠肺炎,这5大心理策略给师生》等多篇文章对学生进行疫情危机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了解应激知识,知道在危机事件中人们的情绪、认知、行为、生理等的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减少学生的恐慌与焦虑情绪。为了进一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校心理中心还编制了《青西新区高职校新冠肺炎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发布在公众号上,请同学们网上答题。心理中心段老师对公众号后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写出了调查结果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学生不同程序地存在担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也有少数同学有头痛、睡眠障碍等生理问题和学习效率低下问题。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密切跟踪、研判和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心理失衡,确保心理健康。

1、针对有与冠状病毒确认病例接触史的同学的心理干预

工作小组一发现确认患者有接触史的同学,立刻请班主任第一时间与之取得联系,从生活上、思想上给予关爱,然后,心理老师及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指导学生放松身心,保持良好情绪,确保学生能安心隔离。


2、针对父母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同学的心理干预

父母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同学在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焦虑感,他们担忧父母被感染,害怕全家人都感染上病毒。面对这样的同学,我们的心理老师及进与他们取得联系,询问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看到长辈们在抗击疫情中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心理老师还用心理学方法为学生做情绪疏导、缓解压力、高效学习训练等,帮助他们愉快在学习与生活。

3、针对有应激反应的同学的干预

作为一个群体性的创作事件,本次疫情会学生带来一些不良的反应,如在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担忧、紧张、害怕、愤怒等不良情绪和一些错误的认知,在生理方面会有头痛、胃痛、腹泄等躯体症状, 在行为方面会出现执行力差、自制力差、无心学习等状况。很多学生因为上述的应激反应向心理老师求助,心理老师们总是为同学们耐心地做好解释,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反应是正常的,是大多数人在危机状态下都会有的反应,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段清慧老师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帮助同学们克服焦虑与厌学情绪,使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疫情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疫情可能给广大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采取了“早预防、早疏导、早干预”的策略,做到了防微杜渐,有效预防了心理失衡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校园安全,师生健康。

病毒虽无情,师生心有“晴”。

供稿:学校心理咨询室; 编辑:信息科;审核:教科室;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