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黄岛海域惊现这种小海鲜!一大片一片的!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自媒体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黄岛海域惊现这种小海鲜!一大片一片的!

转载 王芳2020/05/02 22:11: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 19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随着天气转暖,西海岸新区古镇营附近海域出现很多类似蜗牛的小海鲜——泥螺,引来当地渔民用笊篱捞,好手每潮能捞个十几斤。记者了解到,这种泥螺生长在泥质滩涂上,直接吃有点碜,但是将它身上的的泥及黏液洗掉处理好了后酱爆,味道很鲜美,是岛城一种比较特别的海鲜。




半个小时收获两斤多泥螺


4月30日一早,西海岸新区古镇营村附近滩涂的潮水开始退去,渐渐显露出一个个突起的点,乍看像一块块小泥巴,大片大片的,其实每块泥巴底下都藏着一种名叫泥螺的小海鲜。


看到这情景,42岁的渔民李芳却不为所动,她围上纱巾,提着小桶,桶里装着一个大笊篱,脚穿高高的水靴,向滩涂深处走去。临近一处浅水区时,她才俯下身子,手持笊篱,随着手臂的晃动,笊篱在水里不停摆动,就这样将一个个泥螺兜了起来,然后她再抖动笊篱,用水将泥螺身上的泥洗去。她的动作非常熟练,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收获了两斤多泥螺。


记者看到,泥螺颜色呈灰白色,样子有几分像蜗牛,一小坨肥肥的肉上盖了个薄薄的外壳,身上覆盖有一层的滑液,用手轻轻一捏,外壳便会破碎。



以前渔民捞泥螺用“泥马”


“说起来,在滩涂上用笊篱捞泥螺还是我们这一带的渔民发明的。”李芳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泥螺数量更多,渔民大批量捞泥螺都用一种叫“泥马”的工具,这种工具用木板做成,两头上翘形似小船。渔民单腿跪在上面,可极大减轻体力的消耗,而且速度很快。后来滩涂上的泥螺没那么多了,为了更方便,当地渔民舍弃了相对笨重的“泥马”,开始用笊篱等简单的工具捞泥螺。“当然,用笊篱只能在浅水区,等潮水完全退去就不合适了。”李芳介绍,像他们这样的好手,一潮下来怎么也能捞十几斤泥螺,一般都以七八块钱一斤的价格卖给贩子了。



泥螺喜欢生长在泥质滩涂上


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一位技术人员介绍,泥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海鲜,顾名思义,它们不像蛤蜊一样喜欢沙质海滩,而是生长在泥质滩涂上,因此这种海鲜在整个西海岸并不是很多,也就滨海街道前海滩涂上数量还相对多一些。


西海岸新区一家海鲜大酒店厨师陈坤介绍,泥螺肉质很嫩,烹制之前一定要用清水搓洗数遍,尽可能将其中的泥及黏液洗掉。新鲜的泥螺“舌头”是伸出来的,煮熟了才会缩回去。泥螺的吃法有很多,可以清煮着吃,可以酱爆,也可以辣炒,无论怎么做,味道都很鲜美。


来源:青岛早报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