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
5月17日上午,随着东安子村完成计票工作,张家楼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顺利完成。调整完成后,全镇从59个建制村减少到11个建制村,全镇建制村数量减少80%以上。
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拓展新时代“莱西经验”,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完善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了解到,自4月份开始,张家楼镇在全区率先启动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据介绍,张家楼镇整个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计划在2020年5月底前完成,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实施建制村撤并,逐步调优村庄布局结构。将全镇59个建制村撤并为11个新建制村,以实现村庄规模调大、班子调强、产业调优的总目标。
全域推进,村庄优化再添活力
4月20日,张家楼镇召开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动员部署会议,调整工作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由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统筹谋划、协调指导开展调整工作。同时,成立8个工作专班下沉到村,集中推进村党组织融合、村民自治组织调整和集体经济融合等工作。
据了解,本次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落脚点,扎实推进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促进村庄规模调大、班子调强、产业调优,有效解决村庄“空心化”引发的农村人才缺乏、集体经济增收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文化凋敝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通过实施村庄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公共服务体系,为持续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面融合,乡村振兴焕发动力
在区镇两级充分酝酿、综合分析、严格审查、深入考察的基础上,4月29日,镇党委分别印发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和公布村党组织成员的文件,成立草泊河村、松山村、丁戈庄村、桃源山村、厦安村、山张村、达尼村、崔家滩村、同泰新村、寨里村、张家楼村11个新村党委,同步理顺59个网格党组织设置,配强新村、网格党组织班子,完成党组织融合工作。
“2015年至2018年,张家楼镇63个村分批次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张家楼镇农业农村中心副主任牛莎介绍,“在这一次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中,通过合作融合的方式成立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融合。”
5月9日,张家楼镇启动村民自治组织调整和集体经济融合表决工作,通过精心准备、周密部署,第一批26个村分别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和股东会议,各村村民(股东)与会率平均超过90%、同意率平均超过96%,超半数村庄同意率达到或接近100%,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调整和集体经济融合的决议,同意合并成立松山村、丁戈庄村、达尼村、张家楼村4个新村村民委员会和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全员参与,上下齐心凝聚合力
5月9日上午,张家楼镇纪家店子村召开村民(股东)会议,村民(股东)户代表对村庄自治组织调整和村集体经济融合事宜进行投票表决,全票通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相关事宜。村民(股东)户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各社区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70余人现场观摩。
“2019年10月份的时候,原来的纪家店子村、北马村和纪家沟村就进行了村庄合并,经几个月的运行后,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认可,所以在今年进行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的时候才能村民的广泛支持。”松山村党委书记徐炳霞告诉记者,为确保村集体、村民利益不受损,在这次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中,全镇实行“七个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村民待遇不变、上级转移支付及公益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扶持政策不变、已安排的各类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的享受对象范围不变、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原债权债务归属不变、原村资源资产所属关系不变。
据了解,为搞好村庄优化结构调整,张家楼镇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各项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先后参加区村庄结构优化调整专班交流会议3次,并邀请区专班来镇现场指导,随时到上级部门对接,按照工作进度与区专班相关上级指导部门保持实时联系,有力保障了全镇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的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区域统筹及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组织村情摸底、村名酝酿、村民会议参会情况摸底工作,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组织社区主任培训3次,村党支部书记培训3次,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