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刷新世界纪录!“海燕”下潜到10619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自媒体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刷新世界纪录!“海燕”下潜到10619米

转载 陈玲娟2020/07/18 13:44: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青岛新闻网 84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苍茫的大海上,
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尔基的《海燕》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主角也叫“海燕”,
它的本领不一般哦!

7月16日下午,
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
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海燕-X”
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
在此次综合科考中,
“海燕-X”将世界深海水下滑翔机
最大下潜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

具体来看...



“海燕-X”水下滑翔机正在进行深海调查作业(央视截图)。


据悉,此次综合科考中,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2台万米级“海燕-X”水下滑翔机开展了连续5天的综合调查,共获得观测剖面45个,其中3000米级、6000米级和7000米级剖面各1个;万米级剖面3个,分别下潜至10245米、10347米和10619米,再次打破了水下滑翔机的潜深世界纪录。连续的万米深度滑翔剖面,充分验证了“海燕-X”水下滑翔机在深渊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以及超高压浮力精准驱动、轻型陶瓷复合耐压壳体、多传感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的自主攻关能力,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海燕-X”水下滑翔机是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下,由天津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万米级轻型水下观测系统,是谱系化“海燕”水下滑翔机深度谱系中重要的成员,可同步采集温盐、溶解氧、声学和视频资料,在海洋深渊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够进行万米深渊观测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水下滑翔机的成功研制开启了水下滑翔机的万米观测应用新时代,实现了人类在万米深海观探测从点到持续剖面的历史性跨越。


全水深海洋移动观测设备是未来深海大洋观测的重要核心装备。作为“透明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导研发的大深度深渊级水下滑翔机、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深海潜标实时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研发和深远海应用,为实现“两洋一海”核心海区实时化海洋观测、抢占国际深海研究制高点,特别是在深海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生命过程认知和演化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原创性重大突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回忆篇
2018年以来,
我国各类深海潜水器“争奇斗艳”,
不断“突破自我”,
在大海深处不断创造着“中国深度”。


深海水下滑翔机 首潜8213米

2018年4月21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船队成员“向阳红18”科学考察船在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圆满完成30天的共享航次任务。

△视频《我国深海水下滑翔机 首潜8213米》

“向阳红18”搭载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此次共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其中超过4000米深度的观测剖面3个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并获得大量的宝贵深海观测数据,顺利通过海上测试。

最大潜深达到8213米,这是我国深海观测历史性的一步,近万米的水下滑翔机的研制成功,会带动辐射我们国家在深海无人装备的发展。


载人深潜器 首次下潜考古

2018年4月20日早晨,正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执行深海考古作业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首次下潜。

执行首次深海考古下潜任务的人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及两名潜航员组成。工作期间,下潜考古队员通过深潜控制平台以文字、语音及图片等方式同水面人员进行沟通。

△视频《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 首次下潜考古》

西沙群岛北礁海域水下能见度近20米。在潜水器光源的帮助下,考古队员沿着规划路线,对工作区域进行目测走航调查同时用高清视频系统对调查区域做影像数据采集在经历了长达八个半小时的水下连续作业后,深海勇士号才浮出水面。

此次下潜设定的工作计划基本完成,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海底和沉船相关的线索。

国际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表示,这次工作还是以探索和积累经验为主,更接近于做一种区域性的调查。


潜龙3号 完成首潜目标

2018年4月20日凌晨,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下潜,4点46分进入海面,随后以每分钟约50米的速度下潜,到下午3点53分浮出水面,下潜最大深度3955米,航行24.8公里,“潜龙三号”首次下潜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

“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说,此次下潜,主要是对“潜龙三号”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为两个海试潜次之一。海试潜次将对“潜龙三号”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进行验证。之后,根据需求,“潜龙三号”将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等海域进行试验性应用。

不断刷新的“中国深度”,

转发,点赞!


内容来源:青岛日报、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陈洁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