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听说?青岛将迎“六十年最冷冬”?官方回应来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自媒体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听说?青岛将迎“六十年最冷冬”?官方回应来了!

转载 王芳2020/11/06 17:05: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 90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弱弱问一下,
今天的你穿秋裤了吗...

入秋以来,
冷空气频频光顾青岛。
才刚到11月,
就已经有种过冬的感觉了。
网传今年会是六十年来最冷冬天,
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来听听权威专家的解答
↓↓↓
11月4日,青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润源与业务科技处处长薛允传、政策法规处处长李孝军及气象台台长马艳共同做客“行风在线”栏目,介绍了青岛近期天气情况、专业气象服务、新媒体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针对网传今冬会是“六十年最冷冬季” 的说法,青岛市气象台给予解答。

网友提问:网传今年可能出现六十年来的最冷冬季,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温度变化幅度能否提前监测到呢?

青岛市气象台台长马艳介绍,关于最冷冬季的说法,确实有这样的一个倾向。因为目前我们是处于一个受“拉尼娜”的影响期间,而且拉尼娜现象影响过程通常和较冷的冬季是密切相连的。也就是说,在它盛行期间,冷空气的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强度也比较强。像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气温都会较常年偏低。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天气现象影响期间,不代表每年都会出现气温偏低的现象,这是因为气温还要受到诸如北极海冰的融化、东亚地区的冬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今冬出现偏冷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马艳表示,六十年来最冷冬季的说法为时尚早,相关温度数据需要在今冬结束之后才能统计出来。


△气温骤降,市民纷纷添衣御寒。(摄影:记者 刘栋)

网友提问:供热企业是否与气象部门有沟通的渠道,所谓的“看天供暖”能否有数据支持?

青岛市气象局局长顾润源介绍,青岛市气象局和供暖部门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供暖企业会根据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特别是温度的预报来进行研判,决定是否提前或者拖后供暖期。


同时,供暖企业也会根据气温预报数据,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或者降低供暖的温度。顾润源表示,青岛市气象局和一些单位都有专门的沟通渠道,当遇到一些特殊天气,特别是发布暴雨大风等红色预警信号之后,青岛市教育局等部门就可以根据预警信号的发布,制定相应预案,做出校车停运、学生停课的安排。


△冷空气影响下,“全副武装”的青岛市民。(摄影:记者 刘栋)

网友提问:感觉今年青岛的雨水比往年偏多?

青岛市气象局局长顾润源介绍,市民的感觉是准确的,今年青岛降水量较往年明显偏多,特别是较去年明显偏多。


截至11月3日,整个青岛市平均降水量达到了900多毫米,较常年偏多了40%多,较去年偏多了150%。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1月2月降水明显偏少,3月4月降水偏多,从5月到8月降水又明显偏多,从9月到现在降水又明显偏少。同时,空间上分布也非常不均匀,到目前为止,下的最多是崂山区,下了1100多毫米,而莱西只有700多毫米。


△今年青岛市的雨水较往年偏多。(摄影:记者 于滈)

网友提问:目前青岛设置了多少个人工增雨点?
人工增雨的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青岛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薛允传介绍,青岛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担了人工增雨的职能。目前青岛市人工增雨的手段比较多,有34门高射炮、35部火箭发射架,15个在山区布设的碘化银燃烧炉,在每年的3到5月和9月和10月,都会安排一架飞机在流亭机场随时待命,只要天气条件合适就会进行增雨作业。


薛允传还表示,人工增雨作业不能“无中生有”,通常的手段是往云层里播撒碘化银来吸收水汽,到达一个程度以后把雨降下来。由于银离子属于重金属,气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长年的科学监测,人工增雨后产生的水体中银离子的浓度只有0.64微克/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是50微克的标准,因此市民无需担心环境污染问题。


天气寒冷,
暖气已经在加紧赶来的路上,
外出要注意保暖哦~

别忘记转给关心的他(她)



来源:青岛新闻网、观海新闻客户端
声明:本文系转载文章,如果分享的内容和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