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青岛市气象台台长马艳介绍,关于最冷冬季的说法,确实有这样的一个倾向。因为目前我们是处于一个受“拉尼娜”的影响期间,而且拉尼娜现象影响过程通常和较冷的冬季是密切相连的。也就是说,在它盛行期间,冷空气的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强度也比较强。像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气温都会较常年偏低。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天气现象影响期间,不代表每年都会出现气温偏低的现象,这是因为气温还要受到诸如北极海冰的融化、东亚地区的冬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今冬出现偏冷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马艳表示,六十年来最冷冬季的说法为时尚早,相关温度数据需要在今冬结束之后才能统计出来。
青岛市气象局局长顾润源介绍,青岛市气象局和供暖部门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供暖企业会根据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特别是温度的预报来进行研判,决定是否提前或者拖后供暖期。
同时,供暖企业也会根据气温预报数据,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或者降低供暖的温度。顾润源表示,青岛市气象局和一些单位都有专门的沟通渠道,当遇到一些特殊天气,特别是发布暴雨大风等红色预警信号之后,青岛市教育局等部门就可以根据预警信号的发布,制定相应预案,做出校车停运、学生停课的安排。
青岛市气象局局长顾润源介绍,市民的感觉是准确的,今年青岛降水量较往年明显偏多,特别是较去年明显偏多。
截至11月3日,整个青岛市平均降水量达到了900多毫米,较常年偏多了40%多,较去年偏多了150%。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1月2月降水明显偏少,3月4月降水偏多,从5月到8月降水又明显偏多,从9月到现在降水又明显偏少。同时,空间上分布也非常不均匀,到目前为止,下的最多是崂山区,下了1100多毫米,而莱西只有700多毫米。
青岛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薛允传介绍,青岛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承担了人工增雨的职能。目前青岛市人工增雨的手段比较多,有34门高射炮、35部火箭发射架,15个在山区布设的碘化银燃烧炉,在每年的3到5月和9月和10月,都会安排一架飞机在流亭机场随时待命,只要天气条件合适就会进行增雨作业。
薛允传还表示,人工增雨作业不能“无中生有”,通常的手段是往云层里播撒碘化银来吸收水汽,到达一个程度以后把雨降下来。由于银离子属于重金属,气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长年的科学监测,人工增雨后产生的水体中银离子的浓度只有0.64微克/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是50微克的标准,因此市民无需担心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