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又来了!警惕新冠病毒新变异株“IHU”!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又来了!警惕新冠病毒新变异株“IHU”!
转载
王芳于 2022/01/07 14:01: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
6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当地时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
该毒株最早在一位从刚果返回法国的病人身上发现。截至目前,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院共发现了12例该毒株感染者。由于样本较少,目前很难评估其传染性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据报道,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与教学研究所(IHU)团队于去年12月29日在上传至MedRxiv平台的预印本中首次报告了这一变体,因此这一毒株又被称为“IHU”。该团队表示,IHU毒株带有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导致30个氨基酸替换和12个缺失。相较之下,正肆虐全球各国的奥密克戎毒株的突变点为37个。IHU毒株的突变点包括了奥密克戎中已发现的两项突变——N501Y和E484K。此外,还有9个缺失位于病毒刺突蛋白中,而目前全球面市的大部分新冠疫苗都是针对病毒的刺突蛋白建立防御机制,刺突蛋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据报道,首位感染者IHU毒株的是一名住在法国东南部的男性,此前已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2021年11月中旬从喀麦隆旅行回家的两天后,他开始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第二天,这名男子进行了新冠检测,鼻咽样本呈阳性。研究人员表示,测试显示了一种“非典型”的穗状基因组突变组合,与当时的主要流行毒株德尔塔的模式不符。经过仔细研究,去年12月初,研究人员确认了这是一种新的变异毒株,将B.1.640.2从进化支B.1.640中分离出来。此后,这一毒株在同一地区出现了小规模传播,至少有11人的B.1.640.2变种检测呈阳性。B.1.640于2021年9月被发现,其刺突蛋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异,随后被纳入了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的监测之下,但一直没有被提升到更高的担忧水平。然而,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一B.1.640.2变种是否会像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种一样带来大麻烦。众所周知,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断突变,过去两年出现了众多新变体,但只有极少数新毒株能占据主导地位。流行病学家Eric Feigl-Ding在推特上发帖表示,新的变种不断出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会更危险。而就时间线而言,IHU变种的出现时间几乎与奥密克戎相同,甚至可能早于奥密克戎,因此无需有过多的担心。研究人员也在论文中表示,就感染和疫苗保护而言,“现在猜测这种变种会表现出怎样不同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还为时过早”。但同时指出,这一变种的出现是新冠病毒变异和跨境传播具有不可预测性的最新实例。而这种病毒继续传播和繁殖,它就会一直发生突变,新的变异毒株就会不断出现。另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的消息:2022年1月5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为日本输入(临沂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无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人。截至2022年1月5日24时,全省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4例,均为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月5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49例(其中境外输入246例,本土803例),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018例(其中境外输入222例,本土796例),累计死亡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1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09人。全省报告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当日无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为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央视新闻、半岛网官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