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互联网的特性使得网民发布和传播信息都极为便利,综观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由网络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可以发现,网络在成为广大网民表达诉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平台的同时,也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窗口,并起到了组织动员集体行为的作用。 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加剧了谣言的传播。BBS论坛、SNS社交网站、博客特别是微博等兼具即时交流和广泛信息发布功能的新媒体快速推广,使得“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成为可能。在一些事件上,社会成员通过博客、微博常常影响社会舆论和事件的走向。 第二,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信息庞杂、真假难辨,人们在网络上面临信息过载、公信缺失、价值混淆以及社会共识消解等问题。在这种“压迫”下,人们易于对信息的选择缺乏谨慎的论证和理性的态度,谣言也借此散播开来。 第三,一些社会问题借助网络被放大,使得网络成为公众泄愤的平台。网上仇富、仇官、仇权现象严重,与此相关的新闻或“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字眼,都有可能成为网上热炒的对象,而与此相关的谣言也更易被网民轻信并传播。涉事方在现实社会中的强势与否往往与网上情况相反,网络舆论偏好于一边倒地同情现实社会中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