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滨海街道东山张村:百年烽火狼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西海岸记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滨海街道东山张村:百年烽火狼烟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19/06/17 22:04:3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青岛西海岸记忆 3002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历经战火,

仍挺拔耸立,

像披甲执锐的古代哨兵,

警惕地眺望着山港,

威严地守护着海防的安全。

今日,

让我们走进明清海防遗址——

古镇口炮台,

回顾那段护国卫家的岁月~



古镇口炮台位于滨海街道东山张村,

据传,

明永乐2年(1404年),

张姓从江苏海州迁此立村。

因坐落大珠山下,故名山张。

1980年地名普查时,

因重名,

更名为东山张村。



东山张有棵老槐树,

苍老的树皮伏在树干上,

静静地刻画着岁月的痕迹。

几百年前,

或许在古槐树附近,

曾经驻扎着一支海军部队,

他们和古槐树共同沐浴着那些难忘的军旅岁月。




又是一年夏,

槐树又绿了起来,

那段与海军的故事,

随着热浪向我们袭来。




据《灵山卫志》记载,

炮台建于雍正四年。

道光二十年,

胶州知州韩亚雄为防御海匪又重新修筑。

炮台早已废圮,

城内房屋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满城的庄稼,

幸运的是外墙还在,

并且为研究古代军事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镇口炮台坐北朝南,

呈倒凸字形,

总面积452平方米。

前面突出部上面放置火炮,

后面炮城正方形,

里面有房屋居住守兵。




那些来自四面八方青春年少的热血男儿,

在这寂寞的山海旁,

每天都警惕地盯着茫茫的海面,

或者奋力的抵御着外敌的入侵。

任何朝代都有守疆卫国的军人,

他们把青春岁月献给了这片山河,

那棵老槐树都知道。




孤独的身影,

老旧的城墙,

翻卷的白色浪花,

仿佛梦回了那曾经抵御外侮、

抗击敌寇的壮烈场面。

古时,

这里壁垒森严、金戈铁马;

如今,

我们遐思远游怀古思今。




百年烽火狼烟,

巍巍明清古炮台,

没有被历史湮没和忘却,

它遗留下的,

是戍边将士不灭的印记与卫国的光荣。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