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日,青岛市北区宁安路小学一名多动症随班就读学生引起了争议,家长发帖称该学生“做出了众多、频繁的干扰课堂的行为,甚至出现了伤害其他同学的事情”、“引发全班罢课”。此外,家长还表示此前并不知情班里有这样一名“特殊学生”。
家长发帖
学校惊现“小霸王”家长无奈罢课
学校和家庭本来是教育孩子两个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让孩子家长再一次选择了网上呼吁社会力量的关注。这完全是因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随班就读生。
青岛市教育局在2018年2月11日出台了《青岛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加快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全面促进我市教育现代化。
这是一个好政策,但是好政策没有好的执行措施。政策要求2018年3月底之前各区市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至今教育局网站上没法查到具体计划。
如果没有校方的回帖,家长们都不知道这位学生是特殊教育的受益者,是一位随班就读生。那么问题来了,随班就读生在加入正常教学班级之前,其他的学生家长有没有知情权?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对于一些残疾的,特殊的孩子。让他们进校园,是全社会的关爱。那么是不是有一个前提,这个孩子有没有能力与其他孩子和谐共处?是不是需要专业的、医疗的鉴定,证明孩子有合理的社交能力,退一万步来讲,这个孩子会不会给其他孩子带来不便,甚至带来危险?如果没有这样的鉴定,如果没有相应的筛选机制,这个政策的第一步就迈错了。
很不幸,宁安路这个孩子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一个班级,然后做出了众多、频繁的干扰课堂的行为,甚至出现了伤害其他同学的事情(学校的回复也证明了这样的事情属实),这已经脱离了这个政策的初衷。这个孩子来到这个班级,不但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这里不单单指文化课的教育,还包括与同龄人相处、尊重友爱同学师长的社交教育,而且对别的同学正常的学习造成了干扰,对同学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这样的孩子还能继续在这个班级里吗?他还能得到正面的、积极的成长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先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控制病情?随班就读就没有退出机制吗?
特殊教育作为青岛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学校也非常配合。事发所在的宁安路小学更是被媒体公开表扬过的典型,但这一个正面的典型模范学校,竟然没有应对措施。这里不单单指常规的应对措施,还包括应急处理措施。家校沟通以一个学校没有权利就能甩锅的吗?学校凭什么权利接受这样一个特殊教育的学生呢?
这样的局面大家都不想看到,不好的影响不但对学校不好,而且还会让领导负责人问责。消除影响的做好方式就是拿出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应急措施。千万不要再以随班就读生的教育权做尚方宝剑了。
望学校领导,教育局领导三思,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全面一些。让各方参与者充分知情!!!做预案做好做细做到实处!!!对不符合特殊教育政策的学生及时妥当的安置。远程教育,送教上门,都是可行的政策,而且政策中提到了这是全免费的,市财政承担的。
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政策,哪怕出发点再好,也是执行不好的政策。也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学校回应
情况部分属实请各位家长理解
来源:青青岛社区、青青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