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冲刺四季度丨一片叶子的乡村振兴传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自媒体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冲刺四季度丨一片叶子的乡村振兴传奇

转载 王芳2019/12/25 09:54: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半岛都市报 13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海州之往青州,途中有驿站,往来人名之海青。海青镇地处青岛最西南端,南接日照,北依诸城,西邻五莲,处“三市四区”交会之地。


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立足茶的优势,做好茶的文章,发展茶叶产业,打造茶韵小镇,蹚出了一条全产业链发展茶产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打造独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12月21日,记者深入探寻海青镇一片叶子的乡村振兴奥秘。


1

全镇43村种茶

2万人从事茶产业


“我是海青一个老的手工炒茶手艺人,20多年前自己种茶炒茶,那时产量低收入也低。


到现在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带动社区村民们从选种育苗规模种植到标准化生产,如今我的农场茶种植面积超过了60亩,年生产绿茶红茶超1200公斤。


我和乡亲们都感谢党和政府的乡村振兴好政策,感谢镇里给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甜河社区的康宝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康宝说。



陈康宝是海青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奋斗、奔跑、追梦。


山水相依,青瓦白墙,品茶赏竹。走进海青,入目所及皆成景,村强、民富、景美的小镇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个小镇铺展开来。

海青镇有“山水茶竹”四大特色,是“古驿站”和“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标镇,拥有“北茶之源”的美誉。

海青气候条件比较好,春季多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比较大,适合茶生长。

据介绍,今年茶鲜叶收购价格是去年同期的2倍,茶园亩均收入达3-4万元。

“做大海青茶产业,不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而且能够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受惠。”海青镇党委书记陈夕军表示,“海青镇是江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大田茶叶种植镇。海青特色小镇建设的品牌目标,就是中国北方独具魅力的‘茶韵小镇’。”

海青北茶商街

历经60多年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长为海青镇的主导产业,目前,青岛市10万多亩茶叶,7.1万亩在西海岸新区,3.5万亩在海青。

全镇43个村庄种植茶叶,2万人从事茶产业。茶业加工企业200多家,合作社20多家,年干茶产量260万斤,产值3亿多元。

全镇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扩大琅琊海青茶原料基地,建成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园小镇。

目前,全镇已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示范社、省级家庭农场9家;“海青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海青镇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小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青岛市特色小镇、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

“茶王”“茶痴”助力海青茶业发展


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领稳阵地。

说起海青镇的茶产业,刚过完66岁生日的青岛益元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西海岸新区绿茶开发研究会会长、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茶王”李传村最有发言权,他曾获评为“全国十佳模范改革新闻人物”。

他当过教师、村党支部书记、海青茶叶研究所副书记等,为发展海青茶,1998年他凑了5100元承包下了河西茶厂。

当时出去卖茶叶也很辛苦,因为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客车只到藏家庄村,离河西茶厂还有700多米,李传村就借了三爷爷的一个大平板车,自己把茶叶从茶厂拉到客车停靠点。

“到了胶南以后,我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挨着把茶叶送到茶叶店。

有时候回来太晚了,车到海青镇上后就没有车回村里了,大冬天顶着寒风往家步行走,那滋味真不好受。”李传村说。

南有“碧螺春”,北有“碧雪春”。

李传村创建的茶叶品牌“碧雪春”名声也越来越响。

经过这20年的努力,李传村的公司现有茶叶加工厂两座,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茶叶生产设备四套,其中自动清洁化茶叶生产线两条,年销售茶叶15吨。

近年来,实现了“公司+基地+研发+农户+销售”的产业化生产模式,茶叶生产基地(碧雪春生态园)于2006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1年9月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区”。

李传村介绍说,今年以来,公司加大创新种植的研究,目前正在试验茶树与红心猕猴桃间种的立体种植模式。茶树是一种比较娇贵的树种,对光照既害怕又需要,光照要求很高。5月份茶树需要阳光的时候,猕猴桃还没长出叶子,遮挡不了阳光,能够满足茶树光照需求;六七月份大棚光照强了,猕猴桃的叶子也长大了,正好为茶树遮阴降低温度,提高茶叶品质。公司试种了15亩猕猴桃,成活了1000棵左右,今年已经挂果了,一亩地能增收3万元,并有望普及全镇茶园。

48岁的山东龙泰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龙有“茶痴”之称,为了发展海青茶投入了一切。他带着记者步行数公里,参观了他的茶地和育苗基地,并一一讲解自己打造生态茶园的理念。

李俊龙是2018年度“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人选,是青岛市唯一人选。他研究并推广了茶叶种植新技术,把贫瘠的土地改良成适合茶叶生长的“天堂”,自掏腰包为村民开办田间学校,为了卖好茶他住在展会展位上推介海青茶。

为了提高了茶农的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户茶农,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茶农增收150余万元,为周边茶农免费提供种子、技术,优先收购贫困茶农的鲜叶,已先后帮助董家洼村、海青村、坳里村等近30名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海青茶农在采茶。


3


“补延拓”做长做深茶叶产业链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和根基。

海青镇乡村振兴做的这么好?到底有何妙招?

“我们坚持三产融合,做长做深茶叶产业链。”海青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刚说,海青镇立足壮大茶产业,精准论证施策,通过市场力量补链延链拓链,形成连片成链、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

茶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2019年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6亿元,户均增收1.2万元。

海青茶地。

补链,让一产规模化,海青优化农业布局,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快打造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品种优的精品茶园,镇上引进投资1.2亿元的中国北方茶树种苗科技孵化中心,还引进了投资13亿元的台湾茶田园综合体;延链,让二产集约化,海青大力推动茶叶深加工,促进茶产业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建成运营国家茶叶质量安全技术中心青岛基地,镇上成功创建山东省唯一一家茶叶特色加工基地,建成年产250吨干茶的全自动超洁净茶叶生产线,引进瑞翰天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鸿雨抹茶研发公司等企业,从事茶叶、樱花等深加工,研发茶保健品、化妆品、抹茶等高附加值产品;拓链,让三产特色化,海青挖掘茶文化底蕴,成立北茶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打造北茶标准化体系,占领北茶科研、市场制高点,海青还深度开发网红“海小青”品牌系列茶饮和餐饮产品,火爆畅销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4

产城融合

打造“北域江南”茶韵小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

我们坚持产城融合,打造‘北域江南’茶韵小镇。”张刚说,海青镇依托“山、水、茶、竹”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形成了田园乡野竹海林涛与小镇“黑瓦白墙,飞檐翘角”建筑风格相映成趣的景致,成就了“竹风茶韵,静雅海青”的独特魅力。

规划引领绘蓝图。据介绍,海青谋划“一核两轴三区”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思路。”“一核”即城镇建设核心区,打造商旅文化康养新城。“两轴”即沿334、220省道轴向展开,打造贯通全镇的“产业轴带”。

“三区”即打造北部茶山禅茶康养区、西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区、东南部鱼米生态区三个产业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海青借助资本力量建新城,与西海岸新区黄岛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的集文旅商住于一体的海青新城。

我们建成面积5万平方米的北茶商街,入驻茶企、商户百余家,韵律海青商业广场引入台湾文旅综合体,获评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近年来,海青新城新增建筑体量12万平米,连续两年获西海岸新区项目挂图作战第一名。

记者看到,海青驿酒店、茶文化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文旅车站、以茶会友广场等设施已经建成并运营,茶韵小镇活力十足、魅力彰显。


5

最美生态

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


“生态是乡村的本底和优势所在,我们坚持茶旅融合,让最美生态释放发展红利。”海青镇镇村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勇说,海青坚持以茶为本,放大生态元素,推动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心策划旅游线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创建“北域江南、茶韵小镇”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

记者了解到,该镇叫响茶品牌,以海青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为契机,打造“瑯琊青、瑯琊红·养心养生茶”品牌,建立公用品牌认证体系,做好品牌营销,让海青茶品牌在省内外红起来、火起来。策划推出全民饮茶日、首届茶山自行车赛、“茶韵海青”全国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获评青岛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我们做大茶景区,加快建设投资15亿元、占地2000亩的北茶文化博览园,在获评国家3A景区基础上,瞄准创建国家4A景区,打造国内一流以茶为主题的高端休闲文旅综合体。”王勇说,整合全镇30余家休闲观光园、20余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1-11月,累计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

记者看到,海青做美茶乡村,以3A景区标准将北部茶山建设成集茶叶生产、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全域旅游观光园。海青镇被评为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已经建成的“禅茶后河东”“北茶竹里后河西”青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分别获评全国、全省美丽宜居村庄称号,投资3000万元打造“北茶乡居・臧家庄”“北茶田园・徐家尧”“北茶工坊・东蔡家”系列品牌,探索“美丽乡村+茶旅游”新模式,目前该区域流转土地近3000亩,集聚了青岛茶投、华忆茶业等10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青茶乡旅游的高光地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主要为了富裕这一方百姓,”陈夕军最后表示,我们一定打好乡村振兴攻势,争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


半岛都市报微信(bandaobao),半岛记者 崔璞 韩小伟
◆编辑:翰文  审核:郑成海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