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形响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出土。长6.4厘米,宽6.2厘米。泥质黑陶,形如蚌壳,呈椭圆形,壁薄细腻。两侧有对称弧形缺口,缺口两端各有一凹形槽,便于两指捏住。蚌体分为上下两半,腹部有
2.唐代遗迹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北距黄岛区驻地(原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据传,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在古代有过佛教兴盛的时期。大珠山山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而那些真正刻在记忆深处能被记住的,是不被时光侵蚀所遗忘的东西。岁月的风景里,我们一路行走,一路珍惜,一路把时光的高歌唱!对着一面带有韵味的镜子,画好了淡妆,配上
褐陶罐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出土。口径7.5厘米,底径4厘米,高7.5厘米。夹砂红陶,器表粗糙,敞口,圆唇,折沿,鼓腹,平底。拓展阅读:大汶口文化时期制陶以手制为主,晚期出现轮制。有
陶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出土。高28厘米,口径10厘米,颈高12厘米,腹围51厘米,足残高11厘米。泥质红陶,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手,
2.唐代遗迹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北距黄岛区驻地(原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据传,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在古代有过佛教兴盛的时期。大珠山山
2.唐代遗迹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北距黄岛区驻地(原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据传,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在古代有过佛教兴盛的时期。大珠山山
铜镜,也称“照子”“铜鉴”,照容用具。多呈圆形,正面磨砺光洁,背面有钮可以穿系。铜镜始见于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西汉到东汉初期进入兴盛期,铜镜逐渐变得厚重,背面多吉祥语,花纹除几何图案外,还有神
一杆天线,托起了对未来的希望;一个匣子,装满了温馨和欢笑。一台电视机,把你我时空相连。在黑与白的世界里,生活便有了色彩。相信对于90后来说,电视机不算是什么稀奇事儿,从他们出生起就陪伴着长大。如今,飞
鐎斗是一种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是一种温器,用以煮物或温酒,主要流行于两汉魏晋。《急就篇》称:“锻铸铅锡镫锭鐎”,颜师古注曰:“鐎谓鐎斗,温器也。”铜鐎斗唐代青岛西海岸新区博物馆藏。长21厘米,高
2.唐代遗迹大珠山,为岸海名山。北距黄岛区驻地(原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据传,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在古代有过佛教兴盛的时期。大珠山山
熏炉,中国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以后出现的玉炉、翡翠香炉等等也都是用来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铜熏炉汉代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征集。底径11厘米,高11厘米。炉身作豆
一把旧剪刀,剪开了大雁的尾巴,撕裂了一树秋风,于是,秋的气息开始无限蔓延,思绪也飘向远方;一把旧剪刀,还被执意保存着,它无法剪断流水,却可以裁剪记忆。那记忆像一件越改越短的旧衣服,如今所剩下的只是零碎
陈氏三量指子禾子釜、陈纯釜、左关钅和,战国早期器物,清咸丰年间于灵山卫出土。春秋晚期的齐国,“公量”与“家量”并存,公量小,家量大。陈氏在夺取了齐国的政权之后,便开始对旧齐量制进行改革,把容积单位由四
1.唐代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晚唐时期,朝鲜半岛新罗人崔致远(857-卒年不详),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年)生于京都沙梁部。新罗末期人,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
青岛西海岸新区博物馆馆藏铜洗汉代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出土。水器。口径18厘米,底径9.2厘米,高5.8厘米。敞口,宽平沿,弧腹较深,矮圈足底。腹有腰沿,并饰有对称首面衔环铺首。器物通体鎏金,盆内錾刻
追忆旧时光十月的西海岸,褪去难捱的闷热,天气愈渐凉爽起来。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街角的咖啡馆还放着熟悉的歌曲: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记忆叩响往昔的大门,那些浸染了斑驳过去的旧物,霎时
青岛西海岸博物馆馆藏铜弩机汉代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征集。长12.3厘米,宽6厘米,高16厘米。弩是由弓发展而成的兵器,由铜质弩机、木臂、弓三部分组成。弩机安于木臂后面,由牙、望山、悬刀、机塞、枢轴构成
山水松鸟玉摆件清代长15厘米,宽9.5厘米,高3.5厘米。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征集。摆件。白玉,有褐色沁,浮雕山水、松、鸟等。——版权声明——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西海岸文博)发布的图文均为
至秦汉时期,琅邪郡成为滨海强郡;千年古港——琅邪港,也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与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辉煌的古代青岛海洋文明。今天起,小编和你们一起走进古琅邪、感受古琅邪,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