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谣言的定义
国内关于谣言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词典中往往将谣言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制造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作“造谣”,传播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为“传谣”。传播学和社会学教科书中,对谣言给出了以下几种定义。
刘建明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事件,它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简言之,它是一种无根之言”;
沙莲香认为,“谣言是一种来路不明的、传无根据的言论,是某些人或团体、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基本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路中所流传的信息”;
郭庆光将谣言和流言进行区分,指出流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多与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周晓虹也认为,“谣言(rumor)与流言(gossip)都是大众在社会中相互传播的无根据、不确切的信息,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有意捏造的,后者是无意传讹的”; 有的学者习惯将谣言称为流言,陈力丹认为,“从舆论学来看,无论流言是否有个别人故意造谣,重要的是它得到了公众的广泛传布,一旦形成这种态势,流言就成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形态的舆论”
综上所述,谣言大致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谣言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或凭空虚构的虚假信息;广义的谣言,它实际上涵盖了传闻、流言以及小道消息等的含义。谣言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之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狭义的谣言一定是虚假的,如果真实就不成其为“谣言”;广义的谣言由于涵盖小道消息等诸多概念,在事后有时会被证明与事实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