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新区高职校吕江花老师夺得全区教职工演讲比赛二等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区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新区高职校吕江花老师夺得全区教职工演讲比赛二等奖

转载 2019/06/24 14:43: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115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喜 讯


6月17日、19日,青西新区教育体局工会在青西新区实验高级中学举行了全区教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演讲初赛、决赛,全区80所学校的80名优秀选手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经过激烈角逐,40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我校吕江花老师在选手之中年龄最长,勇登讲台,沉着应战,一举夺得第13名,获得二等奖。




  颁奖仪式 

青西新区高职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教师”师德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相关的征文活动以及层层选拔的演讲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营造了赶先进、争先进的氛围,为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争做四有好教师

获奖

通 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人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区局工会组织了本次演讲活动。


驾舟语文课堂,扬帆班主任的幸福旅程

---青西新区高职校吕江花老师的幸福教育札记



(向上滑动启阅)

案例背景:

职业学校学习水平无法与普通高中相比,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教师的认可度也不可同日而语。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一提到学生容易范头痛病!似乎都戴上了有色眼镜,极易与学生产生无形的感情裂痕。

我是语文老师,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是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的关键。转变就从语文课堂开始。现截取三个生活片段镜头,与老师们共享快乐与幸福!

镜头一: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做游戏

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展示课上,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也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我让同学们起立,两两一组,开展“自夸和互夸”的游戏,在“我很优秀”、“你很漂亮”、“你就是同学们骄傲的公主”的“自赞她赞”的浪潮声中,她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老师,我是独帮,咱俩一块做游戏吧?!”我的心倏地收紧了,我犹豫了。她可是我最讨厌的学生,经常违反纪律,牵涉了我很多的精力却屡屡不见效。对她,我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眼不见,心不烦!能躲则躲!“老师,你刚刚让我们做过的游戏,让我懂得“正视”的力量,从你躲闪的眼神里,我看得出你不是一个自信的老师!”我猛然惊醒,是啊,记得刚才同学们做“面对面正视”游戏的时候,我还矫情的有感而发:记得诗人艾青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要说,“为什么你的眼里清澈纯洁,因为你善良,你自信,你勇敢!”想到这里,我勉强地牵住了她的手,我违心的说出了赞她的话:“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学生!”她温柔地但却郑重地说:“老师,我很喜欢你,我的所有的调皮只是想让你注意我,我很享受我能比别的同学得到更多的你的关爱,《一碗清汤荞麦面》让我体会到了一家人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幸福,我们也是一家人,我们也能合谱大写的“人”,老师?!”她的微笑的目光探寻着我着我的眼睛,她的真诚的话语似乎一下子有了温度,她把“老师”的音拉得很长。我无法抗拒,我抱住了她,我分明感觉到了她的臂膀的颤动……全班响起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生游戏活动结束后的真情互动


【感想体会】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任课教师,具备“体察”学生感受的心理品质十分重要,它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细节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这样: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没有表扬就让学生坐下,面对学生渴望理解的眼神,置若罔闻……因为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曾经柔软的心渐渐变得粗糙,失去了体察之心。心灵不灵敏,当然会罔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当然也就缺少了对幸福的体味。

【教者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所以,身为班主任,不论何时都要记住:爱,教育成功的金钥匙,幸福源于爱的教育!                           

镜头二:不争气的学生的动情书信

学习《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时,作者杨子为“贺长子东东的生日”,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深刻感悟,以朋友的身份,用书信与孩子展开倾心的交谈,诉说了对儿子深深地疼爱、理解和期望之情,让孩子在被充分理解、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感化。身为班主任,上课时,我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学生给文章中的爸爸打分,学生亮出100分,给自己的爸爸打分,学生亮出99分,勉强的眼神里透出比99还低的分数!我关切地问:“为什么我们的爸爸比东东的爸低一分?”学生的理由很多,一生说:“书中父子无代沟,爸爸很温暖,能倾心与孩子交流,沟通!”一生又说:“现实中的爸爸是严父,很少与自己沟通,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想法。”一生抢着说:“老师,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之间隔着一堵墙!一堵很厚的墙!他们天天跟我们探讨的是学习!学习!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看到学生对文中的爸爸的羡慕以及尊敬,看到学生对自己爸爸的失望,我动情的问:“孩子们,借用文中谈话式的行文方式,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书信,把自己的委屈、想法,告诉我们的父母,好吗?”孩子们在王蓉的《爸爸妈妈》的歌声里完成从文本解读到生活感悟的转换。现摘抄部分孩子的书信内容:

妈妈,你知道吗?上初中以来,你一直把我当做得分的机器……曾经我是那么的讨厌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以致于表面勉强应付,背后敷衍了事,直至初三如梦方醒,可是悔之晚矣!妈妈,谢谢你给了我又一次上学的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相信再过三年,一定会迎来我的春华秋实的那一天!

爸爸,自从妈妈生下了我,你一直嫌我不是个男孩,可是那一次我考试考了前十名,我看见只会发脾气的你背过身去擦掉了已沁满眼眶的眼泪,我看见本不喝酒的你端起了满满的酒杯,你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发自肺腑,笑得是那样的意味深长……

【感想体会】

身为人母,体验了各种人生的滋味。我可以想象孩子的爸爸妈妈读到孩子的这些滚烫的话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是酸!是甜!是极度失望后重新燃起的希望!信寄出后的第一个周末,我接到的是太多的感激,感动!有一个家长说:我读了那个不争气的孩子的信,我掉了一下午的泪!没想到没心没肺的东西还能说出那么多体贴入微的话……

一封书信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那个收信的周末一定是一个温暖的周末,它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书信-----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独白书”。书信——家长与子女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亲情互动,有效沟通,既发挥了文本的工具性作用,又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温暖了师生关系,为学习保驾护航。

【教者寄语】

幸福源于孩子进步时的欣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生活的组织者,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心灵世界的观察者和保护者。

镜头三:回音壁的慷慨回声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朦胧诗。我引领学生感受作品所抒发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回音壁”:“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就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生即兴“情侣”对白


她第一个举手了,她是同学们羡慕的才女,不仅人品好,而且在班级里特有感召力。我决定发挥她的榜样示范作用。我把她叫到了台上,我突然想起中午听广播时的一段情侣对白,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检测学生的爱情观,便用商量的语气对她说: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来一段情境表演,我问,你答,可以吗?她点头应允。“亲爱的,这是999多玫瑰,嫁给我好吗?”“不!”“亲爱的,这是一克拉的钻戒,嫁给我好吗?”“不!”“亲爱的,这是咱家的宝马加别墅的钥匙,嫁给我好吗?”“不”“亲爱的,你到底想要什么吗?”“我想要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互相关爱、相濡以沫的真正的爱情!”她回答得是那样的干脆和斩钉截铁,就像早已安排了演说词一样,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她就像骄傲的公主,完成了她的精彩的小演讲:

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也会渴望一份甜蜜甚至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爱情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负起爱的责任,当你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的时候,有没有想起你的父母也许在面朝黄土被朝天的工作?

有一句话这样说:在春天把夏天的工作都做完了,那么夏天你要干什么呢?现在的我们不正是处于人生的春季吗?春天是播种而不是收获的季节,在春天即使接出果实,那果实的青涩一定会让你苦不堪言。

有人说,爱情只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季节开始,一旦时间错了,就都错了。所以,同学们,让青春晚一点盛放吧,让它结出更美的果实!

【感想体会】

知识共享,文明传承,智慧共生是为人师者的幸福体验。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链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求,充分地体验。从课内走向课外,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教者寄语】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她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幸福一家亲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中考失败的学生,我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交给了她们;一天24小时,我们有8——14个小时的睁眼享受生活的时间是陪她们度过的,她们占用了我们多半睁眼享受生活的时间。她们是我们人生道路上“试金石”,是我们的“人生伴侣”!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与她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们不仅枉为人师,而且我们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亲爱的老师们,爱我们的孩子吧,她们会加倍的的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已有0人点赞
新房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